为推进生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领域“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加强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帮助企业及时恢复市场竞争力,修复企业声誉,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曲阜市分局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生态环境信用修复,帮助失信企业扫除信用障碍,构筑“知信、守信、用信”良好氛围,助力企业轻松上阵、行稳致远。
“五书同达”
政策落实有“力度”
开展各种信用宣讲宣传活动50余次,加强信用修复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切实提高企业和社会对信用修复的知晓度。实施行政处罚决定书、信用评价变动告知书、信用修复明白书、违法风险防范建议书、延期(分期)缴纳罚款告知书等“五书同达”,采取点对点、面对面告知最短公示期,信用修复开始时间,修复条件和所需材料等内容,引导和鼓励当事人及时纠正自身失信行为。同时,提出守法建议、如何减少行政处罚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救济措施,可有效缓解、消除违法企业对执法部门的对立和抵触情绪,既给违法企业传导了行政处罚的威慑力度,又让他们感受到了解疑释惑、纾困关怀的帮扶温度。
高效办理
信用修复加“速度”
畅通线上线下信用修复双渠道,一方面,大力推行“免见面”线上信用修复,实现信用修复办理全程电子化,企业“零跑腿”。另一方面,对于急需消除信用影响、公司离单位较近的企业,采取“一站式”生态环境信用修复方式,专人现场全程指导企业进行材料填写、盖章、上传等修复工作。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修复方式,简化了修复流程,真正做到让企业不走“回头路”“不跑冤枉路”。将信用修复办理时限由法定的10个工作日提速至5个工作日,帮助市场主体以健康的姿态快速回归市场竞争。有效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办事者少跑路或者不跑路,提高了信用修复便捷度和办事者满意度。
实时追踪
监管服务增“温度”
为及时消除企业因信用问题在市场上的不利影响,解决因不良信用导致融资、贷款等日常经营受限问题,济宁市生态环境局曲阜市分局改被动为主动,改变以往企业因需解决信用问题而进行修复的情形,取而代之的是根据处罚企业名单,对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环保行政处罚信息,即违法性质较轻、情节轻微、社会危害程度较小的相关处罚企业,在满足最短修复期限且已整改到位的情形下,安排专人主动联系企业为其信用修复。已主动联系50余家企业进行信用修复,修复成功率达100%,大幅缩短了修复周期,帮助企业快速恢复市场信誉。
通过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管理系统,累计帮助500余家企业完成核销,修复企业信用。目前曲阜市共有1762家绿色标识企业、38家蓝色标识企业、27家黄色标识企业,无黑色标识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