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生命健康、安全教育”系列教材救護師資教程二《心肺復蘇與創傷救護》、《救護員》、《創傷救護實操技術手冊》(下)、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練中心微信公眾號。
在院外,當發現有人受傷時,在沒有條件做清創手術的情況下,快速、準確地用繃帶、三角巾或者現場可以利用的其他材料包扎,是外傷救護的重要環節。
包扎的主要目的:1、保護傷口,防止進一步污染,減少感染機會。2、減少出血,預防休克。3、保護內臟和血管、神經、肌腱等重要器官和組織。4、有利于轉運傷員。
包扎的基本要求:1、包扎動作要輕、準、快、牢,以免加重損傷或痛苦。2、包扎前要在傷口上加蓋敷料。3、較大傷口不要用水沖洗(燒燙傷、化學傷、動物咬傷除外),不要涂抹任何藥物。4、避免在受傷部位和坐臥時受壓的部位打結。5、包扎松緊要適度,避免脫落和壓迫局部,造成局部神經、血管和肌肉損傷。6、四肢傷應盡量暴露末端,以便隨時觀察血液循環狀況。7、包扎時盡可能做好自我防護,戴醫用手套。如必須用裸露的手處理傷口,在處理完成后,用肥皂徹底清洗雙手。
特別提醒:現場包扎后,(1)一定要檢查所包扎部位遠端肢體的血液循環情況。如果包扎過緊,會造成遠端組織因血液循環不好而受損或壞死,此時應松開重新進行包扎。(2)要視傷情將傷員盡快送醫或撥打急救電話,在院內對傷員的傷口進行徹底清創、縫合、消毒、包扎等規范治療,并根據創傷成因和受污染程度,作破傷風預防和狂犬病預防等。
在上一期介紹繃帶的環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包扎技術基礎上,本期為大家科普“8”字包扎技術
常用的院外現場繃帶包扎技術(2)
繃帶包扎方法包括環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包扎、回返包扎等。本期為大家介紹“8”字包扎技術。
四、“8”字包扎
“8”字包扎主要用于手掌、手背、足部、踝部、肘關節和膝關節等部位的包扎。
1、手背部及足背部創傷的“8”字包扎
操作要點:
(1)傷口用敷料覆蓋并固定。
(2)在腕部環形包扎兩圈,固定起始端。[圖6a]
(3)第三圈斜行經手背至手指,在手指處環形包扎一圈(要暴露小手指末端)。[圖6b、c]
(4)再將繃帶自環形圈一側的最遠端斜向腕關節,繞腕關節至手指環形圈對側的最遠端,如此在傷側手背與腕關節之間作“8”字包扎。(圖6d、e)
(5)傷口包扎完畢后,在腕關節環形兩圈,固定繃帶末端。[6f]
(6)足背部“8”字包扎操作方法同手背。[圖7]
2、肘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創傷的“8”字包扎
操作要點:
(1)傷口用敷料覆蓋并固定。
(2)在肘關節環形兩圈。(圖8a)
(3)第三圈開始,繃帶繞肘向近心端壓住環形圈上1/3;第四圈繃帶繞肘向遠心端壓住環形圈的下1/3。[圖8b、c]
(4)如此反復在肘窩交叉,直至將傷口包扎完畢,在肘關節上方的外側固定繃帶末端。[圖8d]
(5)膝關節“8”字包扎操作方法同肘關節,在膝關節后方交叉。[圖9]
(6)踝關節“8”字包扎操作方法同肘關節,在踝關節前方交叉。[圖10]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訓練中心“8”字包扎宣傳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