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護性耕作技術(春季)
(主要適用于東北、華北、西北等春季種植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地區)
1.技術內容
保護性耕作核心技術是指秸稈殘茬覆蓋、免少耕播種、深松、雜草控制與病蟲害防治等四項機械化技術。
各地可根據當地實際種植模式不同,結合四項核心技術和相關措施采取相應的技術路線和技術集成模式。
2.技術要求
(1)秸稈與表土處理作業
秸稈覆蓋均勻,覆蓋率不低于30%;玉米留茬覆蓋處理的茬高應不低于30 cm。覆蓋嚴重不均、或地表不平時,需要使用秸稈粉碎機、圓盤耙等機具將秸稈覆蓋分布均勻或平整地表。
(2)免耕播種作業
要求作業無堵塞,播種質量好,能深施化肥,化肥間距適中。播種后種帶上方秸稈覆蓋率在30%左右,以利于保水。播種質量滿足《免耕播種機作業質量驗收標準》要求。
(3)深松作業
按深松技術要求和《深松機作業質量驗收標準》作業。
(4)雜草控制與病蟲害防治
采用化學防治為主,機械和人工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方法。
(5)作業機具
北方小麥、玉米區,選用免耕播種機、秸稈(根茬)粉碎機、植保機械、聯合整地機、深松機、耙等機械。
黃土高原一年一熟區,選用免耕播種機,秸稈粉碎機、噴藥機、深松機、淺松機等機械。
二、機械化旱作節水技術
(適用于北方春季旱作缺墑區)
(一)耙耱鎮壓保墑技術
1.技術內容
機械耙耱鎮壓保墑技術是干旱缺水地區春季最重要的防旱抗旱措施。結合春季翻耕,采用圓盤耙、V型鎮壓器、釘齒耙耱等機具,通過耙、耱、壓等一整套有效措施,達到改善耕層結構,更好地納蓄雨水,減少水分蒸發,為作物生長發育和高產穩產創造一個水、肥、氣、熱相協調的土壤環境的目的。
2.技術要求
(1)耙耱保墑技術要求
春季耙耱保墑主要在早春解凍土壤返漿期間進行。一般在土壤解凍達3~4cm深,晝消夜凍時,頂凌耙地。也可在播種前進行耙耱作業,以破除板結,使表層疏松,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增加通透性,提高地溫,有利于農作物適時播種和出苗。
早春耙耱保墑或雨后耙耱破除板結時,耙耱深度以3~5cm為宜;耙耱滅茬的深度一般為5~8cm。在播種前幾天耙耱,其深度不宜超過播種深度。
(2)鎮壓技術要求
鎮壓最佳時期為壓后表層出現一層很薄的碎土時為宜,土壤過干或過濕都不宜采用。
通過耙耱鎮壓使地塊達到齊、松、平、墑、凈、碎要求,土層形成上虛下實,虛土層厚8~10cm為宜。各地可結合當地實際確定作業內容。
(二)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主要適用于西北、華北旱作地區)
1.技術內容
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是采用地膜對地表進行覆蓋,達到增溫保墑的目的。常用的主要有半膜覆蓋和全膜覆蓋等方式。其中地膜全膜雙壟溝播是近年來在甘肅等地發展較快、增產潛力較大的一項技術。主要適用于北方旱作區海拔在2300米以下,年降雨量在250~400 mm的地區。該技術采用大小壟相間的種植,一般大壟寬65~70mm,小壟寬40 mm,壟高10~15 mm,大小壟間形成種植作物的壟溝,在早春或播前對地面進行全膜覆蓋后播種。目前主要適用于玉米和馬鈴薯種植。
2.技術要求
(1)機械起壟鋪膜要求
在土壤含水率低于18%的情況下,應用起壟鋪膜機或起壟鋪膜施肥覆土聯合作業機,一次完成起壟、鋪膜(施肥)、覆土鎮壓等多道作業工序。全膜雙壟溝播要求形成大小雙壟,同時用寬120cm、厚0.08mm的地膜,全地面覆膜,膜與膜間不留空隙,兩幅膜相接處在大壟的中間,用下一壟溝或大壟壟面的表土壓住地膜,覆膜時地膜與壟面、壟溝貼緊。每隔2~3m橫壓土腰帶,一是防止大風揭膜;二是攔截壟溝內的降水徑流。覆膜后如遇雨在壟溝內及時打開滲水孔,以便降水入滲。
(2)配套農藝技術要求
全膜雙壟溝播機械化技術應根據當地農藝要求做好倒茬選擇、配方施肥、良種選擇等配套農藝技術,同時還應及時做好破土引苗、查苗補苗、打杈、摘花打頂(適用于馬鈴薯)、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工作,為作物生長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3.適宜機具
(1)起壟覆膜機具。目前應用的機具主要有起壟鋪膜施肥覆土聯合作業機。
(2)播種機具。目前主要適宜的機具為玉米點播機。
(三)壟作(溝灌)技術
(主要適用于西北、華北旱作地區)
1.技術內容
壟作溝灌栽培是在傳統(平作)栽培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耕作栽培方式,具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提高光能利用率,減少灌水定額和灌水次數,提高水分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等優點,有利于實現大田作物的節水。是一項適合灌區大田作物的節水栽培技術。
2.技術要點
(1)參考技術規格
種植小麥一般壟寬70~80cm,壟面寬50~60cm,壟溝寬20~25cm,溝深15~20cm。玉米播種一般與覆膜同時進行,一般壟寬60~70 cm、壟高15~20 cm、溝寬30~40cm。應做到壟面和壟溝寬窄均勻,壟脊高低一致。
(2)壟作栽培應選擇灌溉條件及地力基礎較好的地塊。應保證播前有適宜的土壤墑情,如果墑情不足應先造墑再起壟。
(3)應在起壟前施足肥料。必要時可進行追肥。
(4)應選用優良品種,同時進行藥劑拌種或包衣處理。
(5)小麥一般在氣溫穩定通過0~2℃,土壤5~7cm土層晝消夜凍時,即可起壟搶墑按規格播種,玉米一般在5月1日前后播種。
3.適用機具
適用于小麥壟作溝灌技術的機具主要有小麥壟作溝灌播種機。適用于玉米壟作溝灌技術的機具主要有玉米膜壟溝灌播種機等。
(四)節水灌溉技術
1.技術內容
在旱區,依靠有限的水資源,用相關機具和設施通過噴灌、滴灌、滲灌、坐水種等多種方式,保證農作物按時播種,或大田作物得到及時灌溉,達到節水抗旱,保證農業生產的目的。
2.技術要求
(1)做好灌溉前的準備工作,對機井、泵站、管道設施和機具設備進行檢查,確保完好。
(2)按作物需求和機具設備的供水能力計算合理的灌溉流量和作業速度。
(3)按相關機具設備技術操作規程開展作業,隨時排除故障,保證機具設備的安全運行。
三、機械化播種技術
春季播種機械化技術主要包括玉米、小麥、花生、馬鈴薯、棉花、大豆等農作物的機械化播種。在實施上述各項機械化播種技術時,有條件的地區在選種后應采用等離子體種子處理技術。
(一)春小麥播種
(主要適用于北方春小麥產區)
請參閱《農業部辦公廳2009年“三秋”農機作業技術要點》中的“小麥播種機械化技術”相關內容。
(二)春玉米播種
(主要適用于東北、西北、華北等春玉米種植區域)
1.技術內容
春玉米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是指有條件的地區,應按保護性耕作的相關要求,對上年玉米留茬地進行春季深松(淺耕、淺耙)后,利用免耕播種機進行玉米免耕播種作業。
覆膜播種機械化技術是指使用玉米覆膜播種機一次完成開溝、起壟、施肥、播種覆膜(或覆膜播種)等作業工序。
2.技術要求
免耕播種機械化技術
(1)地表處理
覆蓋地表秸稈長度過長時,播種前可用秸稈粉碎機粉碎上茬作物的根茬。當黏重地表較緊實或地表明草較旺時,利用圓盤耙、旋耕機等機具實施淺耙或淺旋,表土處理不超過6cm,相鄰行程應重復10~15cm,不得漏耙。
根據土壤和種植結構,每2~3年利用深松機進行土壤深松一次,深度30~50cm。
(2)播種
播種機的播深一般為3~6cm,玉米種植行距應結合當地機收要求合理確定。
覆膜播種機械化技術
(1)播前準備
①備膜。根據種植區域農藝要求選用適宜厚度的地膜,一般畝備地膜3公斤左右。
②整地施肥。利用耕整地機械進行整地,做到地平土碎,上虛下實,無殘茬雜物。有機肥和磷肥全部做底肥一次施入,氮肥施肥量的一半做底肥,一半留作追肥。
(2)播種
①適時早播。播期確定以出苗避開當地晚霜為宜,同時提倡趁墑起壟覆膜,打孔播種的方法。地膜玉米宜采用一膜兩行,播深3~4cm。
②播種方法。一是膜外側條播,先覆膜后播種;二是膜內條播,先播種后覆膜;三是膜上穴播,先覆膜后在膜上打孔播種。若播種時表土層墑情過差,條播時可采取“豁干種濕”等措施。
3.注意事項
(1)品種選用。選用適應當地生產條件、豐產潛力大、抗旱、抗病、抗逆性強的品種。
(2)試播。在正式播種前應調整機械進行試播,實地檢查和調整播量、播深、行距、覆膜質量等。確認合適后方可正式播種。
(三)花生(覆膜)播種技術
(主要適用華北、華東等花生種植區域)
1.技術內容
花生(覆膜)播種機械化技術是利用花生播種機或花生覆膜播種機一次完成筑壟、施肥、播種(覆膜、膜上覆土)等多個作業技術環節。
2.技術要求
(1)播種時間?;ㄉ倪m宜播期應根據品種特性、自然條件和栽培制度來確定。地膜覆蓋栽培可提前10天左右播種,各地應按當地農藝要求確定播種時間。
(2)播種密度。機械播種要求雙粒率在75%以上,穴粒合格率在95%以上,空穴率不大于2%。一般中熟大花生應在每畝8000~9000穴,中熟中粒大花生密度為9000~11000穴為宜。土壤肥力好的地密度相應小一些,地力差的密度大些。
(3)播種深度。一般在5cm左右。播種較早、地溫較低或土壤濕度大的地塊,可適當淺播,但不得小于3cm;反之,可適當加深,但不宜超過6cm。
(4)鎮壓。墑情差或沙性大的土壤,播后要及時鎮壓。
3.注意事項
(1)地塊的選擇。最適宜花生種植的土壤是肥力較高的沙壤土,花生高產田的土壤應選擇輪作換茬的土地,要避免花生與豆類作物倒茬,地膜覆蓋種植花生應選擇土層較厚、中等以上肥力的壤土地。
(2)其他。地膜覆蓋花生比露地栽培在整地方面要求更高,應冬前深耕,早春頂凌耙地,清明前起壟;播種前施足基肥;墑情不足應開溝澆水,待水滲下后覆土整平,并噴灑除草劑后進行覆膜。
(四)馬鈴薯種植技術
(主要適用于東北、西北、華北等種植區域)
1.技術內容
馬鈴薯播種機械化技術是按照不同地區的農藝要求,采用機械來完成開溝、施肥、播種、噴藥、起壟、鋪膜、壓膜等多道工序的機械化種植技術。
2.技術要求
(1)播種準備。播前進行機械耕整地作業,一般耕作深度為30cm,必要時進行深松作業。播種作業時應地表平整,土壤濕度應達到70%~80%。
(2)播種時間。在土壤10cm深處的地溫達到7℃時,適時開展機械化播種。
(3)播種方式。一般要求單薯或單塊點種或穴種,種植過程中應避免漏播或重播,種植密度根據當地栽培模式確定。
(4)播種深度。一般播深在10~15cm。
(5)中耕培土。一般配合追肥和滅草要進行兩次,第一次在出齊苗后結合追肥進行,第二次在苗高15~20㎝時進行。每次上土5㎝左右。
3.注意事項
(1)種薯的處理。按照當地的農藝要求處理。
(2)施底肥深度。一般控制在大于10cm。
(五)棉花種植技術
(主要適用于長江中下游、黃河中下游棉區)
1.技術內容
棉花種植機械化技術包括棉田機械化耕整地、機械播種(鋪膜)、苗期機械揭膜等環節。
2.技術要求
(1)機械化耕整地
①化肥深施配合機械深耕?;噬钍┯袃煞N方法,一是先撒肥、后耕翻;二是犁地時將化肥均勻地深施到犁溝內。犁耕深度應達到22cm以上。
②機械化整地。用聯合整地機作業或用旋耕機作業。整地后地表土塊直徑不得大于3cm,土層上虛下實,虛土層厚度8~10cm。無殘根、殘株和雜草。
(2)機械鋪膜播種
①鋪膜播種
分“先播后鋪”和“先鋪后播”兩種方式?!跋炔ズ箐仭睍r,膜下出苗后及時破膜放苗。
②鋪膜播種的技術要求
鋪膜平展,緊貼地面;埋膜嚴實、膜邊入土深度5+1cm,漏覆率小于5%,破損率小于2%,貼合度大于85%;采光度窄膜大于40%,寬膜大于80%。
穴播播量每穴應在2~3粒;孔穴覆土厚度1.5~2cm,漏覆率小于5%,要求下籽均勻,覆土良好,鎮壓嚴實。
施肥要達到規定的施肥量和施肥深度,排肥均勻一致。深施種肥要求在播種同時,將化肥施到種子下方或側下方,肥種之間3~5cm厚度的土壤隔離層,達到種肥分層。
(3)苗期機械揭膜
苗期揭膜是在水源有充分保證,后期田間管理能夠跟的上的條件下一項廢膜回收辦法。在澆頭水前利用苗期殘膜回收機,揭去全部地膜。
3.注意事項
(1)選擇優良品種,進行脫絨、精選、藥劑拌種處理,同時播前要做發芽試驗。
(2)選擇中等以上肥力的農田種植棉花,要施足底肥。通過合理輪作倒茬、增施有機肥,深施化肥,秸稈粉碎還田,綠肥翻壓等措施增肥地力。
四、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
(一)水稻大田耕整地機械化技術
1.技術內容
目前水稻田塊的耕整方式有:旱耕水整、水耕水整、旱旋滅茬水整、帶水旋耕平整等。常用拖拉機配套犁耙、旋耕機及旋耕復合作業平整機等農機具,小型耕作機械配套適用農機具也可完成水田耕整地作業。
2.技術要求
(1)耕深一致。犁耕作業控制在15cm以內,無漏耕,無暗埂,無暗溝。
(2)上細下粗。田塊通過耕整后土壤細而不糊,上爛下實,插秧機工作時不下陷,不擁泥。
(3)地面平整。地塊通過耕整后高低差不超過3cm,田面整潔,無殘渣,無凸起。
(4)泥水分清。水田耕整后,田塊必須適度沉實,達到泥水分清,沉淀不板結,水清不渾濁。
(二)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
請參閱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2009年“三夏”農機作業技術指導意見》中的“水稻育插秧機械化技術”相關內容。
五、春季田間管理機械化技術
(適用于冬小麥、油菜產區)
1.技術內容
(1)機械化追肥。使用追肥機械按照農藝要求,一次完成開溝、施肥、覆蓋和鎮壓等作業工序。
(2)機械化植保。根據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的狀況,按照農藝要求,選擇適用的植保機具和藥劑,對大田作物實施農藥或除草劑噴灑作業。
2.技術要求
(1) 機械化追肥
①追肥機械要有良好的行間通過性能,無明顯傷根、傷苗問題,施肥后覆蓋且鎮壓密實。
②機械深施肥應符合當地的作物種植農藝要求,施肥深度大于6cm;機具應具有可調節施肥量的裝置,作業時不應有斷條現象,排肥斷條率小于3%,施肥位置準確率≥70%,單季作業換件或故障修理不超過1次/臺(件、組)。
(2)機械化植保
①按照農藝要求選擇藥品,以適當的比例、施用時期和施用量在指定地塊噴灑。
②施藥機械的選用應依據不同的噴霧目標選擇噴霧機械及相匹配的噴灑部件;多頭藥械要注意調節噴頭、噴量的一致性和噴灑方向,控制施藥量。
③噴藥時行走速度要勻速,相鄰行程要接壟嚴密,防止重噴漏噴,做到均勻噴灑。
(3)草害防治
按照作物雜草的優勢種類和防治時間,選擇合適的機具、除草劑,并嚴格按照規定的防治對象、使用時間、使用劑量和施藥方法進行作業。
3.注意事項
(1)進行植保作業時注意安全操作,防止可能產生的危害。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和先進可靠的施藥機械并采用合理施藥方法。機具不得發生藥劑泄漏。
(2)在機械植保作業中,尤其是使用背負式植保器械時,作業機手和相關人員必須配戴帶好防護用具,注意風向,防止人員吸入農藥引起中毒。
(3)噴灑工作要避開大風大雨和露水很大的天氣,一般風力大于三級時,不可作業。
(4)每天施藥或噴灑除草劑后,要妥善處理殘留藥液,徹底清洗施藥器械。機具存放于室內通風干燥處。
(5)在植保機械的使用和存放期間,防止危害人畜和污染環境的事件發生。
六、甘蔗生產機械化技術
(適宜廣西、云南、廣東、海南、福建等甘蔗產區)
(一)蔗田深耕機械化技術
1.技術內容
運用大型拖拉機配套深耕機具,對蔗田進行深耕作業,加深耕作層,提高土壤蓄水保墑的能力,為甘蔗生長創造有利條件。
2.技術要求
(1)作業條件。地塊較平坦,坡度<15度;土壤含水率15%~22%。
(2)作業質量。耕深30~45cm,深耕穩定性≥90%;漏耕率≤1%;碎土率(≤5cm土塊)≥65%;植被覆蓋率≥60%。
(3)技術路線
①熟地:深犁→碎土整地
②宿根翻蔸蔗地:蔗蔸破碎→深犁→碎土整地
③荒地:淺犁→旋耕→深犁→碎土整地
3.注意事項
(1)動力和農具配套要合理,以保證耕層土壤適宜的深度和創造合理的耕層構造。
(2)機手應嚴格按照機具操作規程作業,保證安全。
(3)耕層淺的土地,應逐年加深耕層,以避免將過多的深層生土翻入耕層。
(4)蔗田深耕時結合進行化肥底肥深施。
(二)甘蔗開行種植技術
1.技術內容
使用中型拖拉機配套甘蔗種植開行機具進行開行(溝)作業,以便于甘蔗種植。
2.技術要求
(1)作業條件。地塊較平坦,坡度<15度;土壤含水率15%~22%。
(2)行距為120~140cm(可根據農藝要求調節),開行要直,且行距均勻,深淺一致。
(3)開行深度為30~35cm,行(溝)底寬20~25cm,溝底平整,細碎松土。